如何製作與解讀堆疊直條圖:完整教學、案例解析與常見問題

本篇詳盡介紹堆疊直條圖的原理、類型、適用情境與與其他圖表的比較,並以Excel、Google Sheets為例,圖文並茂說明製作流程。透過實際案例與圖表解讀技巧,幫助讀者正確運用堆疊直條圖於專案管理、業務分析等場景,並解答常見疑問,提升數據溝通與決策效率。

Notion 新創專屬 3 個月免費福利| 官方合作夥伴限定

經本站專屬連結申請,即享 3 個月 Notion Plus + AI 無限免費 (市價 $6,000 美元)! 務必保留推薦碼 venturer ,否則不符資格。 全程免費,無需信用卡。需用公司 Email 與有效公司網站。
免費使用

200+模板自動化工作流程

從數據到成果,只需一步 — 用Monday代替Excel,效率倍增!
免費使用

AI智能團隊協作

AI驅動的ClickUp超越Excel,讓工作更精準快速!
免費使用

什麼是堆疊直條圖?

堆疊直條圖的定義與原理

堆疊直條圖是一種常見的資料視覺化圖表,用於同時呈現主要類別(如時間、地區、部門)下多個子類別的數據分布及其累積總和。每個直條代表一個主要類別,直條內部再依子類別分段堆疊,讓讀者一眼看出各子類別的貢獻與總體變化。

例如,若要比較不同季度內各產品的銷售量,堆疊直條圖可將每個季度作為一個直條,並將各產品的銷售數據分段堆疊於該直條內,清楚展現各產品在總銷售中的占比與變化。

與一般直條圖(僅顯示單一數據類別)相比,堆疊直條圖能同時呈現多個維度,提升資訊密度。

圖例說明

  • 一般直條圖:每個直條僅一種顏色,代表單一數據。
  • 堆疊直條圖:每個直條由多種顏色分段組成,分別代表不同子類別。

堆疊直條圖的類型

  1. 標準堆疊直條圖
    各子類別的數值直接相加,直條高度為累積總和。適合觀察實際數據量的貢獻與變化。

  2. 百分比堆疊直條圖
    將每個直條的總和標準化為100%,各子類別以百分比形式堆疊。適合比較結構比例變化,而非絕對數值。

堆疊直條圖的應用場景與適用情境

常見應用範例

  • 專案管理:追蹤各階段任務進度、資源分配狀況。
  • 業務分析:分析不同產品線在各地區或季度的銷售貢獻。
  • 人力資源:呈現部門人員組成、性別或年齡分布。
  • 財務報表:比較各收入來源或費用項目的年度變化。
  • 行銷活動:分析多渠道推廣成效在各時期的變化。

堆疊直條圖 VS 群組直條圖

比較項目 堆疊直條圖 群組直條圖
呈現方式 同一主類別下,子類別數據堆疊於同一條 同一主類別下,子類別數據並列顯示
適合用途 強調總和與子類別貢獻 強調子類別間的直接比較
適用場景 需同時關注總體與結構變化 需精確比較各子類別數值
例子 各季度產品銷售總額及組成 各季度不同產品間的銷售量對比

選擇建議
若重視總體變化與結構比例,選擇堆疊直條圖;若需直接比較子類別間數值,則適合群組直條圖。

堆疊直條圖的優缺點

優點

  • 資訊密度高:能同時呈現多個維度,節省圖表空間。
  • 總體趨勢明顯:易於觀察總和的變化與子類別貢獻。
  • 適合結構分析:可用於展示組成結構隨時間或類別變化。

限制與常見誤區

  • 子類別過多時難以分辨:顏色過多或分段過細,易造成閱讀困難。
  • 中間段落難比較:除最底層與最上層外,中間子類別的絕對高度不易直觀比較。
  • 數據誤讀風險:若未標示清楚,易誤解各子類別的實際數值或比例。

解決建議
– 控制子類別數量(建議3-5個為佳)。
– 適當使用數據標籤、圖例與顏色區分。
– 若需精確比較子類別,考慮改用群組直條圖。

如何製作堆疊直條圖(以Excel、Google Sheets為例)

數據整理與格式要求

  • 每一列(或欄)代表一個主類別(如季度、地區)。
  • 每一欄(或列)為一個子類別(如產品A、B、C)。
  • 標題明確,數據無缺漏。
  • 避免合併儲存格,確保格式規範。

常見錯誤

  • 標題未對齊數據。
  • 子類別過多,顏色難以區分。
  • 數據中有空白或格式錯誤。

Excel製作步驟

  1. 輸入數據
    以「季度」為列標題,「產品A、B、C」為欄標題,填入對應數據。

  2. 選取數據範圍
    包含標題與所有數據。

  3. 插入堆疊直條圖
    點選「插入」>「圖表」>「堆疊直條圖」(或「堆疊柱狀圖」)。

  4. 調整圖表格式

  5. 加入圖表標題、數據標籤。
  6. 編輯圖例,確保顏色對應子類別。
  7. 根據需求選擇「標準堆疊」或「百分比堆疊」。

  8. 美化圖表

  9. 選擇對比明顯的顏色。
  10. 適當調整字體與圖表大小。

製作示意

季度 產品A 產品B 產品C
Q1 100 200 150
Q2 120 220 180
Q3 140 250 200
Q4 160 280 220

Google Sheets製作步驟

  1. 輸入並選取數據
    格式同上。

  2. 插入圖表
    點選「插入」>「圖表」,系統預設可能為直條圖。

  3. 設定圖表類型
    在圖表編輯器中,選擇「圖表類型」>「堆疊直條圖」或「百分比堆疊直條圖」。

  4. 自訂圖表

  5. 編輯圖表標題、圖例。
  6. 加入數據標籤。
  7. 調整顏色與樣式。

其他工具簡介

  • Monday.com
    適合專案管理、團隊協作時快速生成堆疊直條圖,並可結合任務追蹤與進度視覺化,適用於跨部門專案或資源分配分析。
  • ClickUp、Notion
    亦支援基本堆疊直條圖視覺化,適合日常工作數據追蹤與簡易報表。

堆疊直條圖實例解析

案例數據展示

以某公司四季三產品銷售數據為例:

季度 產品A 產品B 產品C
Q1 100 200 150
Q2 120 220 180
Q3 140 250 200
Q4 160 280 220

圖表解讀技巧

  • 總體趨勢:觀察每個直條的總高度,判斷季度總銷售量的變化。
  • 結構比例:比較各色分段的高度,了解各產品在總銷售中的占比。
  • 變化分析:若某產品分段逐季增高,代表該產品銷售成長明顯。

常見誤讀與避免方式

  • 誤將分段高度視為絕對數值:應參考數據標籤或圖例。
  • 忽略中間子類別的變化:可搭配數據表輔助解讀。
  • 顏色混淆:選用對比明顯的顏色,並標示清楚圖例。

堆疊直條圖美化與最佳實務

顏色、標籤、圖例設計建議

  • 使用高對比、易辨識的顏色,避免過多相近色。
  • 標註清楚的圖例,對應每個子類別。
  • 為每個分段加上數據標籤,提升可讀性。

提升可讀性的技巧

  • 控制子類別數量,避免圖表過於複雜。
  • 適當調整圖表寬度與字體大小。
  • 若數據量大,考慮分拆多張圖表呈現。

常見問題FAQ

堆疊直條圖適合哪些情境?

適合需要同時呈現總體變化與結構分布的場景,如年度預算分配、產品組合銷售分析、專案任務進度追蹤等。

何時應選擇百分比堆疊直條圖?

當重點在於結構比例(如各部門占比、各產品市場份額),而非絕對數值時,建議使用百分比堆疊直條圖。

如何避免堆疊直條圖資訊過載?

控制子類別數量(建議不超過5個),並選用明顯區分的顏色與清晰標籤。

堆疊直條圖與群組直條圖如何選擇?

若需強調總和與結構變化,選擇堆疊直條圖;若需直接比較各子類別間的數值,選用群組直條圖。

製作堆疊直條圖時常見錯誤有哪些?

常見錯誤包括數據格式錯誤、標題未對齊、顏色混淆、子類別過多等。建議事先規劃數據結構,並檢查圖表設計細節。

結論與行動建議

堆疊直條圖是多維度資料視覺化的強大工具,特別適合分析總體趨勢與結構變化。選擇合適的圖表類型與設計方式,能有效提升數據溝通效率。建議根據實際需求選用Excel、Google Sheets等主流辦公軟體,若需結合專案管理與團隊協作,可考慮如Monday.com等平台,進一步提升數據分析與決策效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 讓專案管理變簡單,團隊更強大!

在專案推進的每一步,效率就是競爭力。monday.com 整合進度追蹤、團隊協作與資源分配,讓你隨時掌握全局、快速解決問題。
全球18萬家專業團隊已經採用,你還在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