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教學:兩份資料比對重複項目的全方位方法與實務應用

本教學全面介紹Excel比對兩份資料重複項目的多元方法,從基礎條件格式、VLOOKUP、COUNTIF到進階XLOOKUP與Power Query,並補充跨工作表、多欄位比對、資料處理建議與常見問題解析,助你精通資料比對與自動化流程。

Notion 新創專屬 3 個月免費福利| 官方合作夥伴限定

經本站專屬連結申請,即享 3 個月 Notion Plus + AI 無限免費 (市價 $6,000 美元)! 務必保留推薦碼 venturer ,否則不符資格。 全程免費,無需信用卡。需用公司 Email 與有效公司網站。
免費使用

200+模板自動化工作流程

從數據到成果,只需一步 — 用Monday代替Excel,效率倍增!
免費使用

AI智能團隊協作

AI驅動的ClickUp超越Excel,讓工作更精準快速!
免費使用

Excel兩份資料比對重複項目總覽

在專案管理、名單整理或訂單核對等日常工作中,經常需要比對兩份資料,找出重複或相同的項目。Excel提供多種工具與函數,能協助用戶高效完成比對任務。以下將依據不同需求,介紹各種比對方法、適用情境與常見應用,並以實際案例說明操作細節。

方法比較與適用情境

方法 適用情境 優點 可能限制
條件格式 需快速視覺化重複項目 操作直觀、即時高亮 跨表、複雜比對有限
VLOOKUP/COUNTIF 需標記、篩選重複,或進一步處理 公式彈性、易於自動化 公式易錯、跨表需調整
XLOOKUP 新版Excel,需更彈性查找 支援雙向查找、參數靈活 舊版Excel不支援
Power Query 大量資料、需自動化或跨檔案比對 處理大量資料效能佳 學習曲線較高

資料準備與前置處理

開始比對前,建議先檢查資料格式是否一致(如去除多餘空白、統一大小寫、移除重複值),以避免比對出現誤差。例如,若要比對兩份員工名單,應確保姓名欄位格式統一,並去除多餘空格。

常見錯誤:
– 資料有隱藏空白或格式不一致,導致比對失敗。
– 欄位名稱不同,公式引用錯誤。

方法一:條件格式高亮重複項目

條件格式適合需要快速視覺化重複項目的情境,例如比對兩份名單,直接高亮顯示重複者。

操作步驟

  1. 選取比對範圍
    假設第一份資料在A欄,第二份資料在B欄,先選取A欄所有資料(如A2:A100)。

  2. 設定條件格式
    點選「常用」>「條件格式」>「新增規則」>「使用公式決定要格式化的儲存格」。

  3. 輸入公式
    在公式欄輸入:
    =COUNTIF($B$2:$B$100, A2)>0
    這代表A欄的每個值,只要在B欄出現過就會被高亮。

  4. 設定格式
    選擇填色或字體顏色,點擊「確定」。

  5. 檢查結果
    A欄中與B欄重複的項目即會自動高亮。

延伸應用

  • 跨工作表比對:公式可改為=COUNTIF(工作表2!$B$2:$B$100, A2)>0
  • 多欄位比對:可將比對範圍擴大,如=COUNTIF($C$2:$D$100, A2)>0

常見錯誤與排查

  • 公式範圍未加絕對參照($),導致比對錯誤。
  • 比對範圍包含空白列,出現誤判。

實務案例

應用情境:
人資部門需比對新進員工名單與現有員工名單,快速找出重複錄用者。透過條件格式高亮,立即辨識重複名單,避免重複入職。

方法二:VLOOKUP、COUNTIF與XLOOKUP比對重複

當需要標記重複項目、進行進一步篩選或自動化處理時,公式法更具彈性。

COUNTIF公式比對

公式範例:
在C2輸入:
=IF(COUNTIF($B$2:$B$100, A2)>0, "重複", "不重複")
向下填滿,即可標記A欄每筆資料是否在B欄出現。

VLOOKUP公式比對

公式範例:
=IF(ISNA(VLOOKUP(A2, $B$2:$B$100, 1, FALSE)), "不重複", "重複")
VLOOKUP僅能從左往右查找,且若B欄有重複值,僅返回第一個結果。

XLOOKUP(新版Excel)

公式範例:
=IF(ISNUMBER(XLOOKUP(A2, $B$2:$B$100, $B$2:$B$100, , 0)), "重複", "不重複")
XLOOKUP支援雙向查找,參數更靈活,建議使用新版Excel者優先考慮。

跨工作表/跨檔案比對

公式中的範圍可引用其他工作表或檔案,如:
=COUNTIF([名單B.xlsx]Sheet1!$B$2:$B$100, A2)>0

常見錯誤與排查

  • COUNTIF/VLOOKUP範圍錯誤,導致結果全為「不重複」。
  • 資料格式不一致(如數字與文字混用)造成比對失敗。
  • VLOOKUP查找值在查找範圍左側,導致查找不到。

實務案例

應用情境:
行銷團隊需比對活動報名名單與歷史參加者,標記重複參與者以進行專屬回饋。利用COUNTIF公式批次標記,快速完成篩選。

方法三:Power Query自動化比對(進階)

Power Query適合處理大量資料、跨檔案比對或需自動化流程的場景。

操作步驟

  1. 載入資料
    點擊「資料」>「取得資料」>「自Excel活頁簿」,分別載入兩份資料。

  2. 合併查詢
    在Power Query編輯器中,選擇「合併查詢」,以主要欄位(如姓名或ID)為依據合併。

  3. 選擇合併方式
    可選「內部合併」(僅保留重複)、或「左外部合併」(保留主資料表全部,標記重複)。

  4. 展開合併結果
    展開新欄位,即可看到哪些資料有重複。

優缺點

  • 優點:適合大量資料、可自動化、支援跨檔案。
  • 限制:需學習Power Query操作,初學者需適應。

實務案例

應用情境:
採購部門需比對數千筆供應商訂單與歷史訂單,找出重複下單。利用Power Query合併查詢,大幅提升比對效率,並可定期自動更新。

多欄位/多條件比對技巧

若需同時比對多個欄位(如姓名+電話),可將多欄位合併後再比對。

公式範例:
在C2輸入:
=A2&B2
將A欄與B欄內容合併,再用COUNTIF比對:
=IF(COUNTIF($D$2:$D$100, C2)>0, "重複", "不重複")
其中D欄為另一份資料的合併欄。

應用情境:
人資需比對同名同姓但電話不同的員工,避免誤判。

比對後的資料處理建議

比對完成後,常見的後續處理包括:

  • 自動標記重複項目:利用公式或條件格式標記,便於後續篩選。
  • 篩選重複或唯一項目:利用篩選功能,快速分離重複與不重複資料。
  • 移除重複:選取資料範圍,點選「資料」>「移除重複」,可依多欄位設定。

自動化建議:
若經常需進行資料比對與協作,可考慮導入如Monday.comClickUp等專案協作平台,結合自動化流程與權限管理,提升團隊效率。

常見問題與錯誤排查

  • Q:比對結果全為「不重複」,怎麼辦?
    A:檢查比對範圍、資料格式(文字/數字)、是否有隱藏空白。
  • Q:如何比對不同工作表的資料?
    A:公式中的範圍加上工作表名稱即可,如=COUNTIF(工作表2!$B$2:$B$100, A2)>0
  • Q:VLOOKUP找不到值但明明有?
    A:檢查查找值與範圍格式是否一致,避免多餘空白或格式錯誤。
  • Q:如何比對多欄位資料?
    A:可先合併多欄位內容,再用COUNTIF或VLOOKUP比對。

實務案例:名單比對與重複檢查

案例一:活動報名重複檢查
行銷部需比對新活動報名名單與歷史參加者,避免重複發送邀請。透過COUNTIF公式標記重複者,並用篩選功能快速整理。

案例二:訂單重複核對
採購專員需比對本月訂單與過去訂單,找出重複下單。利用Power Query合併查詢,批次處理數千筆資料,顯著提升效率。

進階協作與自動化工具應用

當比對需求頻繁或涉及多部門協作時,建議結合自動化與協作平台。例如,Monday.com可將Excel資料自動匯入,設定自動比對與通知流程,適合專案團隊進行跨部門名單核對或訂單審查。
ClickUpNotion也支援資料庫管理與自動化提醒,適合知識工作者與團隊協作。

常見FAQ

Q1:Excel舊版沒有XLOOKUP怎麼辦?
A:可用VLOOKUP或COUNTIF替代,或考慮升級Excel版本。

Q2:如何比對跨檔案的資料?
A:在公式中引用完整檔案路徑,如=[名單B.xlsx]Sheet1!$B$2:$B$100,或用Power Query載入多檔案。

Q3:比對大量資料時Excel很慢,有建議嗎?
A:建議用Power Query處理,或將資料分批比對,減少即時運算壓力。

Q4:如何自動化比對流程?
A:可結合Excel巨集、Power Query或協作平台(如Monday.com)設定自動比對與通知。

結論與選擇建議

Excel比對兩份資料重複項目有多種方法,從基礎條件格式、公式法到進階Power Query,皆可依據資料量、複雜度與自動化需求選擇最適合的方案。若僅需快速視覺化,條件格式最便捷;需批次標記或篩選,建議用COUNTIF或VLOOKUP;大量或跨檔案比對,則推薦Power Query。
如需團隊協作與自動化,建議結合Monday.com等平台,打造高效資料管理與協作流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 讓專案管理變簡單,團隊更強大!

在專案推進的每一步,效率就是競爭力。monday.com 整合進度追蹤、團隊協作與資源分配,讓你隨時掌握全局、快速解決問題。
全球18萬家專業團隊已經採用,你還在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