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Toggle什麼是Excel散佈圖?
散佈圖的定義與用途
Excel散佈圖(Scatter Chart)是一種用於顯示兩組數值資料間關聯性的圖表。每一筆資料以一個點的方式呈現在XY座標上,橫軸(X軸)通常代表自變數,縱軸(Y軸)則代表應變數。這種圖表特別適合用來觀察變數間的關聯、趨勢或分布情形。
適用情境:
– 分析學生成績與學習時數的關聯
– 評估廣告費用與銷售額之間的關係
– 觀察產品重量與運輸成本的變化
不適用情境:
– 需要顯示分類資料(建議用長條圖、圓餅圖)
– 僅有單一變數資料
與其他圖表比較:
| 圖表類型 | 適用資料 | 主要功能 |
|————|——————|——————|
| 散佈圖 | 兩組數值資料 | 顯示關聯性 |
| 折線圖 | 時序資料 | 顯示趨勢 |
| 長條圖 | 分類資料 | 比較數量 |
| 氣泡圖 | 三組數值資料 | 顯示關聯與規模 |
散佈圖製作前的數據準備
數據格式要求與常見錯誤
製作散佈圖前,資料必須整理妥當。建議遵循以下規則:
- 每一列為一筆資料,每一欄為一個變數(X、Y)。
- 第一列為標題,如「學習時數」、「成績」。
- 資料必須為數值型態,避免文字、日期混雜。
- 避免空值與異常值,否則會導致圖表顯示異常或無法繪製。
常見錯誤:
– 資料欄位有空白或非數字內容
– 標題列未正確選取
– X、Y資料數量不一致
實際案例數據範例
以「學習時數」與「考試成績」為例:
學生 | 學習時數 | 成績 |
---|---|---|
A | 10 | 80 |
B | 8 | 75 |
C | 15 | 90 |
D | 5 | 65 |
E | 12 | 85 |
將「學習時數」設為X軸,「成績」設為Y軸,即可分析兩者關聯。
Excel散佈圖製作步驟
選取數據範圍
- 開啟Excel,載入包含資料的工作表。
- 用滑鼠選取包含標題列在內的數據範圍(如B1:C6)。
- 確認資料無空值、格式正確。
插入散佈圖與類型選擇
- 點選「插入」功能區。
- 在「圖表」群組中,選擇「插入散佈圖(X, Y)」。
- 系統會顯示多種散佈圖類型:
- 僅標記(標準散佈圖):僅顯示資料點,適合大多數分析。
- 帶平滑線:資料點間以平滑曲線連接,適合趨勢觀察。
- 帶直線:資料點間以直線連接,適合時序資料。
- 帶資料標記:顯示每個點的數值,適合重視個別資料的情境。
選擇建議:
– 若僅需觀察關聯,選「僅標記」。
– 若需觀察資料隨時間變化,選「帶線」類型。
編輯圖表標題與軸標籤
- 點擊圖表上的標題,輸入具體名稱(如「學習時數與成績關聯」)。
- 點擊X軸、Y軸標籤,分別輸入「學習時數(小時)」、「成績(分)」。
- 若需調整數值格式,可右鍵點擊軸線,設定數字格式或單位。
命名建議:
– 標題明確描述分析內容
– 軸標籤加註單位,避免誤解
調整圖表設計與格式
- 點選圖表,進入「設計」與「格式」功能區。
- 可調整:
- 顏色主題:選擇與簡報或報告一致的配色。
- 資料點標記:更改形狀、大小、顏色,區分不同組別。
- 網格線:增減主次網格線,提升閱讀性。
- 資料標籤:顯示每個點的數值或名稱。
- 分組顏色:若有多組資料,可用不同顏色標示。
實用技巧:
– 利用「圖表元素」快速新增/移除圖例、資料標籤。
– 若需強調某一資料點,可手動更改其顏色或加粗標記。
新增趨勢線與解讀
- 點選圖表中的任一資料點。
- 右鍵選擇「新增趨勢線」。
- 可選擇不同類型:
- 線性:適合大多數線性關聯分析。
- 指數、對數、多項式:適合非線性資料。
- 可勾選「顯示方程式」與「顯示R平方值」,用於分析關聯強度。
解讀說明:
– 趨勢線斜率代表變數間的變化關係。
– R平方值越接近1,代表關聯越強。
進階應用技巧
- 多組數據繪製:可同時選取多組X、Y資料,分別以不同顏色顯示。
- 資料點標註:利用「資料標籤」功能,顯示每個點的名稱或數值。
- 動態篩選:搭配篩選功能或資料驗證,快速切換不同資料集。
- 分組顏色:針對不同類別(如部門、地區)設定不同顏色,提升辨識度。
散佈圖常見問題與排解
散佈圖無法顯示的原因
- 資料含有空值、非數字內容
- X、Y資料數量不一致
- 未正確選取標題列
排解建議:
– 檢查資料格式,移除空值或異常資料
– 確認選取範圍一致
XY軸範圍調整方法
- 點擊X軸或Y軸,右鍵選擇「設定座標軸格式」
- 手動輸入最小值、最大值,或調整刻度間距
- 可設定軸標籤格式(如百分比、小數點位數)
不同Excel版本操作差異
- Windows版:功能最完整,支援所有散佈圖設計與進階設定
- Mac版:部分設計選項位置略有不同,功能大致相同
- 線上版:部分進階功能(如趨勢線、分組顏色)可能受限
建議: 若需進階視覺化,優先使用桌面版Excel。
Excel散佈圖應用實例
實際案例展示
案例一:專案管理進度分析
某團隊利用Excel記錄每位成員的「任務完成天數」與「缺陷數量」,製作散佈圖觀察是否存在進度與品質的關聯。結果發現,任務完成越快的成員,缺陷數量反而較多,據此調整分工與檢查流程。
案例二:行銷成效評估
行銷部門將「廣告投放金額」與「新客戶數」繪製成散佈圖,發現當投放金額超過某一門檻後,新客戶成長趨緩,據此優化預算配置。
案例三:產品測試數據分析
生產部門記錄產品「重量」與「運輸損壞率」,用散佈圖找出重量臨界點,協助改良包裝設計。
總結與進階學習建議
主要步驟回顧
- 整理並檢查數據格式
- 選取正確的數據範圍
- 插入並選擇適合的散佈圖類型
- 編輯圖表標題、軸標籤與設計細節
- 新增趨勢線與解讀分析結果
- 應用進階技巧提升圖表價值
進階工具推薦
若需進行更大規模的數據視覺化、協作與專案管理,可考慮結合Monday.com、ClickUp等專業平台,這些工具支援多種圖表視覺化、團隊協作與進度追蹤,能有效提升跨部門溝通與決策效率。